获评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
苏州北桥街道让古老戏曲焕发青春
苏州城区最西北,漕湖之畔,北与常熟为邻,西与无锡接壤,望虞河纵贯而过——地处三地交界的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这里的人对戏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喜爱演唱锡剧、沪剧、越剧、黄梅戏等,尤其擅长锡剧。近日,中国民协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花落北桥。
北桥自唐代以来,戏曲之风不绝。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戏曲新人凭一颗颗火热的心,用浓郁乡韵演唱新人新事新风尚。1951年业余剧团马维克、冯仁德等排演大型锡剧《刘胡兰》 。1955年丰伯荣、冯壮妹演出锡剧《双推磨》。1958年建立北桥公社文工团,排演大型锡剧《珍珠塔》等。上世纪六十年代濮小妹、王杏珍参加苏州地区文艺会演均获优秀演员奖。“文革”期间有17个大队排演样板戏,涌现了一大批唱锡、沪、京剧的业余演员。1976年建立北桥乡文艺宣传队,后称为锡剧队,坚持30多年自编自演锡剧,送戏下乡搞宣传,上山进城唱大戏。锡剧队登报广播拍电视,上省晋京传国外。队员侯玉珍、张洪英、沈才元、尤元琦等为演唱戏曲奉献几十年,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业余典范。北桥文艺宣传队几乎每年编排新的锡剧小戏,被邻近乡镇喻为“戏剧之乡” 。
近年来,北桥街道以繁荣地方戏曲文化为己任,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戏曲特色文化作出努力,全街道戏曲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为丰富民间戏曲活动阵地,街道先后修缮了古戏台,新建了戏曲陈列馆。通过科学的修复规划,按原样修复了古戏台以及两旁的看戏厢楼,使得古老的戏台重新焕发青春,它成为研究吴地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北桥戏曲陈列馆位于街道文体中心内,其中大量展出了北桥戏曲文化起源,凝固了历代北桥戏曲人的贡献与成就,图文并茂展示北桥戏曲文化、戏曲历史、发展传承情况。同时,街道扶持各村(社区)建立起了文化阵地,每个村(社区)都为当地的戏曲爱好者吹拉弹唱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灵峰、庄基和寺泾都设有书场,书场环境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风格,是北桥广大评弹爱好者休闲娱乐的极佳场所。全街道3家三星级公益性评弹书场开放至今已有7年,累计投入资金超300万元,每年共开展评弹演出超过900场次,惠及群众约15万人次。
在搞好阵地建设的同时,北桥街道十分注重戏曲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11月,街道文体中心与中心小学密切沟通,成立了少儿戏曲培训班,精心挑选出24名小朋友,请专业戏曲老师指导,做到戏曲人才的培养从娃娃抓起,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少儿戏曲班至今已开办9年,先后培养戏曲娃近300人。目前戏曲班的小朋友已经能够表演20多个少儿戏曲节目,多次参加市、区及乡镇级的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12年8月,少儿戏曲《双推磨》在第1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获金奖,戏曲娃周少石获“小梅花”称号。
2013年,北桥街道在中心幼儿园开设少儿评弹班,组建少儿评弹艺术团。每周定期上课,由科班出身的老师授课。起初,只是从中班选拔出10位五六岁的女孩子接受评弹教学。慢慢地,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如今,北桥幼儿园、小学少儿评弹娃人数已达57人。同年12月,相城北桥少儿评弹培训基地和小良评弹工作室北桥站落户北桥,这是苏州也是全省首个少儿评弹培训基地。
2008年成立的街道荷缘戏曲文化社现拥有戏曲表演骨干20名、少儿戏曲演员24名、乐器演奏人员10多名及舞蹈演员20名,会员总数达200多名。街道文体中心定期组织戏曲文艺骨干参加培训活动,邀请戏曲专家莅临指导,也时常组织到上海、昆山、无锡等地进行交流,不断充实他们的戏曲理论知识,提高表演和演唱水平。
在积极组建队伍基础上,街道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也十分给力。每年用在全街道文艺团队上的扶持经费近15万元,近10多年来累计扶持经费更是高达150万元左右。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文艺团队创作的激情被调动起来,文艺骨干水平不断提升,作品也逐步创新突破,屡获佳绩。
北桥街道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北桥街道经常性举办各类赛事和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自2007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地方“戏曲票友大赛” ,近3年更是连续承办了市文联主办的“冶长泾杯”戏曲票友大赛,累计举办赛事25场次;同时,每年依托优秀文艺团队送戏下乡演出120台超180小时,每年组织开展戏曲惠民文艺演出20台,选送文艺节目参加各级各类广场演出年均近30场次;年均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随着戏曲赛事和惠民演出的持续开展,戏曲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北桥戏曲品牌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授牌,是北桥基层文化工作的一件大事,这也标志着北桥文化建设将迈入新的阶段,对于加快北桥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授牌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看到北桥少儿戏曲班的小戏苗,激动地表示:“戏曲之花,代代相传;戏曲之乡,后继有人! ”孟广禄的话深深地感染着现场每个人,引领北桥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拼搏奋进,永不止步。